注重产品质量 提高服务品质 一站式服务

山特故事:名牌“傍不得”伸手必被捉

发布时间: 2024-04-26 作者:山特在线式UPS

产品介绍

  7月,山特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收到一份来自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书。“‘叶某等侵犯山特商标权和不正当竞争纠纷案’的一审判决令权利人倍感欣慰。”近日,山特公司案件负责人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

  记者了解到,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SANTAK商标纠纷案作为中国首例涉外商标案件就曾引起广泛关注。

  20世纪80、90年代,个人电脑开始步入中国。当时的电网电源质量不好,加上微机主板技术不完善,遇到断电情况时非常容易导致数据丢失。因此,用户购买计算机时,配置一台UPS(不间断电源)十分必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山特品牌创始人何绍文以“SANTAK”作为UPS商标,将产品推向中国市场,销量一度占领中国大陆UPS市场占有率的60%。

  1989年初,何绍文发现,香港山顿公司在中国大陆抢先注册了SANTAK商标,大量生产、销售贴有该商标的产品。一时间,市场上充斥着真假“山特”,难辨线月,何绍文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投诉,提出香港山顿公司在中国大陆登记注册的SANTAK商标注册不当,申请裁定撤销该商标。

  由于这是自1988年1月13日《商标法施行细则》颁布以来的第一起涉外商标案,受到各方关注。商评委受理此案后,经过双方答辩及将近一年的调查审理,于1990年5月28日,裁定山顿公司SANTAK商标注册不当,撤销了山顿公司注册的第335383号商标。

  由于当时中国尚无《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和《民法通则》,商评委的裁定依据是《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凡在工商业活动中违反诚实经营的竞争行为即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和1988年《商标法实施细则》第25条:“对于注册不当的商标,任何人可以将《注册不当商标撤销裁定申请书》一份寄送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裁定。”

  知名商标的维权之路似乎注定不平坦。由于商标撤销后重提申请需有一年的缓冲期,在山特公司等待重新申请的一年中,众多使用“SANTAK”商标生产、销售UPS厂商大行其道。一路异议、纠纷不断,国家商标局在1992年12月22日做出最终裁定,核准第619938号SANTAK商标权归何绍文公司所有。

  “山特作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受益人,也见证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知识产权环境的一直在优化。”该负责人表示。

  经过多次合资、并购,由何绍文创立的“SANTAK”品牌现归山特公司所有,高知名度和巨大利益的诱惑也造成了恶意注册近似商标、企业名侵权、抄袭产品外包装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大量涌现。这些侵权企业往往在产品商标和企业名称上做文章,努力搭上知名品牌的“顺风车”。

  “山特的客服热线时常接到报修者来电,称购买的山特UPS没用多久就坏了。经过核实,我们得知,很多报修产品实际上并非山特正品,而是商标为‘CSTK’‘ESTK’‘STKPOWER’‘ThanTak’等的仿冒品。甚至一种叫做‘ESTK(伊顿山特)’的UPS产品出现在政府采购中心网站上。”据该负责人介绍。

  从2014年起,山特公司配合广东、江西、湖南等地公安机关对多个违法生产商进行了刑事查处。“此次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诉讼中的许多证据是在假冒注册商标刑事案件中固定的,这些证据直接支持了本次民事诉讼。”该负责人介绍。

  山特公司通过配合打假掌握了证据材料,于2015年6月2日向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叶某、周某及其名下公司等9家单位和个人,提出被告实际使用的“STKUPS”“ISTKI”“SITIK”“OSTKO”商标与原告注册商标构成近似商标,请求法院判令停止侵权、撤销企业名、赔偿相应的损失等。

  值得一提的是,本案判决中援用了打假过程中的证据支持诉讼请求,为权利人系统化维权提供了发挥空间。例如,虽然被告周某在一审时抗辩称在销售产品时并不知情,但其在2014年的打假刑事案件中承认为谋取利益使用了假冒商标,“(其销售的)不是正品”“(比正品)价格实惠公道得多”“销售这一些产品是图正宗山特的牌子名气大,好赚点钱”。法院据此指出,这“表明其对所销售商品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事实是明知的,故不能免除销售者商标侵权的赔偿相应的责任”。

  “‘停止侵权、销售’‘变更企业名’‘连带赔偿’‘刊登声明、消除影响’等一审判决几乎支持了我们所有诉讼请求,判决赔偿640万元在同类商标侵权案件中也属罕见,提振了权利人的维权信心,也体现了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持续性及坚定决心。”该负责人说。